6、水杨酸盐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水杨酸盐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赖氨匹林等。可产生剂量依赖的、可逆转的耳毒性。耳鸣通常伴随或发生于听力损害之前,听力损害是典型的双侧。停药后几天内听力可恢复。
NSAIDs诱发耳毒性的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内耳及第八颅神经的生化、电生理变化、降低耳蜗血流量,导致组织缺血,改变感觉细胞功能是主要因素。
较高血清药物浓度是耳毒性形成的主要因素,高龄、血白蛋白减少或尿毒症患者具有较高的危险。
7、抗疟药
抗疟药奎宁、氯喹和乙酰嘧啶等都有耳毒性。抗疟药长期大量应用可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害。奎宁和氯喹皆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耳聋,妊娠早期危害更著,孕妇禁用。
8、局部麻醉药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等药物可直接经圆窗膜透入内耳而产生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 Na+通道、递质释放以及膜表面的电荷改变有关。
9、细胞毒药物
这类药物有顺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氮芥、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等。
顺铂可产生较高发病率的不可逆的耳毒性及短暂或持久的耳鸣。下列因素将增加其严重性:大剂量静脉快速注射产生较高的血清药物浓度;多次注射产生较高的累积剂量;儿童、肾功能不全及内耳损伤的患者;与其他耳毒性药物或抗癌药物共同治疗。
环磷酰胺可引起持久性耳聋;甲氨蝶呤则具有耳蜗、前庭毒性;氮芥可引引起耳蜗听觉感受器毛细胞的机构破坏。
细胞毒物耳中毒机制:
1 药物内耳蓄积及其直接作用
2 抑制核酸代谢
3 影响内耳代谢
4 影响内耳淋巴液内环境
5 血清电解质改变。
(来源:合理用药百科)
News
相关文章
2021-04-17
2021-03-21
2021-07-03
2021-08-14
2020-11-10
2020-11-03
2021-02-14
2020-11-04
2020-11-11
2021-02-24
Nex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