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福州晚报曝出消息,福建惠好四海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被福建康佰家连锁有限公司收购,目前部分门店已经更名为“康佰家大药房”,剩余门店将在三四月份完成“变身”。
事实上,早在2018年8月23日,惠好四海所属万嘉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0401)即发布公告称:于2018年8月23日,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惠好(香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卖方,与买方盈海澳投资有限公司订立出售协议,据此,卖方向买方出售目标公司99.80%股权,代价为4900万港元。
同年11月15日,万嘉集团又对外发布公告称,就出售目标公司福建惠好四海约99.80%股权,出售协议所有先决条件已获达成,转让目标公司股权所须的商业登记变更已于2018年11月15日完成。完成后,目标公司不再为公司附属公司,且公司不再拥有目标公司的任何权益。
两则公告中所称“目标公司”,正是福建惠好四海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要于中国从事药品零售连锁业务。据公开披露数据,惠好四海于2016年度及2017年度除税后分别亏损573.2万元人民币及2529.6万元人民币。据此,万嘉集团做出“零售业务的财务表现停滞且前景不明朗”的业务评估,并做出股权出让的战略选择。
惠好四海的前身“惠好”创立于2002年11月,凭借1500平米的“平价卖场”以及“价格屠夫”式的价格形象,使得当时风行全国的“平价药店”之风正式登陆福建。此后,“惠好”在福建全省导致扩张,版图覆盖福州、宁德、南平、莆田、三明、龙岩等地市。
2006年,“惠好” 斥资7000万元收购福建三明医药及其旗下四海医药连锁公司和三真制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并于2008年完成业务整合,正式成立福建惠好四海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承前启后的“惠好四海”于2013年攀上了发展的顶峰,万嘉集团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板成功上市,而惠好四海则承载了该上市集团的药品零售连锁业务。当年,惠好四海也成为当福建省域唯一获得“百强药店”殊荣的连锁药店。
然而,好景不长,自2014年始,惠好四海开始步入滑坡期,直至2019年,逐渐走向消亡。
简单回顾惠好四海“虎头蛇尾”的发展轨迹,似乎随之而来的更多的是惋惜之声;但以之为鉴,却又不得不承认,整个行业集体面临着惠好四海式的危机:
1.惠好四海发展曲线的转折点发生在“上市”之后,这是值得行业深思的问题。上市之后,企业被置于公众视野之下,伴随而来的是“规范化”成本的陡增,有业内人士将惠好四海的亏损归结于“平价模式的势弱”,却主观忽略了平价模式成立的特定历史特征。从几大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来看,平均利润水平浮动在6%-8%,而这几乎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水平,对于普缺乏精细化、数据运营能力的中小连锁企业以及单体药店来讲,一旦除外规范化成本,可以武断地讲,盈利能力堪忧。
2.惠好四海被收购,对于这一事实,行业应当以平常心去看待。在资本重度参与的过去两三年内,为数不少的连锁药店(其中包含大量被冠以“区域之王”的优质连锁药店)纷纷易主。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进行的兼并重组,都是时代的产物。中国药店杂志社常务副主编郝岚曾表示,行业已经从“双分散”的时代跨入“双集中”的时代,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生产企业以及零售企业都将面对集中度提升的常态变化,在供零双方实现相对平衡的过程中,行业格局的变化以及企业形态的变化,都是不可避免的“中间产物”。
3.有媒体称,康佰家收购惠好四海后,当仁不让的成为福建省内的无冕之王。但对于康佰家来讲,一则要面对惠好四海的盈利黑洞,二则要面对品牌整合后的顾客迁移,三则要面对业务整合后的管理压力,四则要面对对惠好四海的重新改造……简言之,康佰家需要面对并购整合中的种种问题,行业内可见的并购标的大都具有“优质”的标签,康佰家反其道而行之,无疑会将整合的难度放大。当然,仅从促进行业发展的角度,我们更期待看到康佰家的成功,这将成为行业合纵连横的典型样板。(中国药店)
News
相关文章
2021-09-07
2021-05-13
2021-02-28
2021-03-17
2021-07-16
2020-12-27
2021-01-02
2021-09-28
2021-03-17
2020-09-08
Nex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