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的政策一出,使得进口药变成热点话题。4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措并举,消除药品流通环节各种不合理加价,旨在让群众切实受益,减少急需抗癌药的价格困扰。那么,这项充分考虑民众的政策对百姓用药有效果吗?
“零关税”政策后,进口抗癌药降价至少20%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达数百万。国内的抗肿瘤药市场规模不小,超过千亿元,但其中一半都是依赖进口。进口抗癌药品价格昂贵,让许多工薪家庭都望而却步,更不要说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患者。
以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为例,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陈文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支3.5毫克的进口药硼替佐米价格是6116元,一般一个疗程使用4支,9个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药品总价为220176元。“硼替佐米是骨髓瘤临床治疗主要用药之一,药费占了患者治疗费用的一大半。”20万不是个小数目,进口药确实让普通人难以承受。
“我国正在加快高质量仿制药审批上市,但目前临床上大部分抗癌靶向药仍依赖进口。”北京朝阳医院总药剂师刘丽宏说,尽管一些进口靶向药在销售过程中实施买赠,但患者整体治疗费用仍较高,不少病患要辗转寻找非法渠道到海外“代购”。
针对这种现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5月1日起,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专家认为,此政策更有利于缓解病患家庭的经济负担。抗癌药零关税、增值税“瘦身”,体现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药品改革思路。”各种措施综合考虑,此次出台的政策将使进口抗癌药降价至少20%。”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表示,抗癌药系列惠民举措将有效提升药品的普惠性,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推动建设全民共享的健康中国的进程。
正在加速提升药品可及性
陈文明所在的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每年收治多发性骨髓瘤住院病例约3500人次。他告诉记者,报销抗癌药品费用,北京的报销比例还算高,但一般来说仍有20%的费用需要患者自付。“这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更不用说来自中西部贫困地区、享受报销比例较低的患者了。”
在2017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公布了36种药品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其中半数为肿瘤靶向药物,如肺癌、胃癌等常见肿瘤。此外,还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眼科、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用药。
会议强调,抓紧研究将进口创新药特别是急需的抗癌药及时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肿瘤防治专家期待,今后有更多创新药通过支付能力综合评估和临床疗效评估尽快进医保,有更多治疗资源提供给医患双方使用。“保障老百姓急需用药‘多快好省’的后续措施将陆续落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药品监管、卫生健康等多部门将出台配套综合措施,规范集中采购环节、加快入医保目录谈判、加强医生“处方之笔”的终端监管等,全链条理顺临床急需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秩序。
由此可见,进口药零关税确实将减轻患病家庭的用药经济负担,持续为保障老百姓急需用药‘多快好省’而努力。药品的加速性与可及性正在加速跑,期待政策下百姓生活会更好,不断向健康中国进发。
News
相关文章
2021-04-10
2020-12-27
2020-12-20
2021-09-07
2021-04-22
2021-03-14
2021-08-13
2021-08-22
2021-05-29
2021-07-21
Nex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