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医药

两票制负面影响或持续至年底 药企如何应对

文章作者:广钰
2020-11-02

近日,以国药、华润、上药为代表的医药龙头企业相继公布了2017年的财报,尽管数据显示营收和净利润都呈上涨趋势,但实际情况并不让人完全满意。两票制推广后,期待中的整合效应仍未显现,制度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存在,有专业人士称,这些负面影响可能会持续到2018年底。

从统计数据来看,千亿俱乐部成员国药控股、华润和上药集团位列的销售总额排名前三,而九州通则凭借20.12%的营收增长、64.87%的净利增长稳居第四,并同后续竞争者拉开较大差距。

在业内看来,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两票制的施行意味着在过往流通领域中代理商、经销商、配送商的角色将被压缩成一个,流通环节中的层层过票和加价会迅速减少,整个流通环节的销售、推广、配送功能或由既有上游也有终端的大型医药商业公司承接,或被上游的医药制造企业收编,或成为独立的第三方药品服务公司。在整个流通环节的压缩过程中,小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将大量退出或者被收购,多票、过票、挂靠、避税行为将大大减少,利润更为透明。

此前,包括中金公司、东莞证券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均表示:本轮医药改革所推动的“两票制”试图减少医药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医疗费用。而流通环节的整合则意味着对现有医药流通企业的“重新洗牌”,这将有利于医药流通的几家大型龙头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根据商务部印发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到2020年,中国医药批发百强企业占批发市场总额的比例要提高到90%,而目前这一比例为86%。分析人士指出,根据现有市场规模估算,这将使得百强医药批发企业获得近700亿的市场份额增长。

但事实是,根据此次各大龙头企业公布的年报,“两票制”的整合作用尚未显现。相反,“两票制”以及一系列医疗体系改革,给药企带来的负面效用已经拖累几家大型企业三季度后营收收入增长出现下滑。以行业龙头国药控股为例,财报显示,其2017下半年分销业务收入增长5.6%,而上半年这一数字为8.65%。那么,在这种负面影响的背景下,药企有没有办法应对呢?

办法还是有,最普遍的就是医药流通企业开始向更基层、更偏远的地区延伸,力图“用空间换营收”,保证业绩增长。抓住零售渠道,正是对这一宏观变化的积极回应。

目前,各大医药流通企业有一定规模的零售药店以及线上药房,并在2017年取得不同程度的扩张。除了进一步发展传统零售药店,DTP模式也是各家积极布局的零售亮点。

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好的一面就必然也有负面影响。两票制给群众减轻用药负担的同时也是在减轻医保的压力,让网络覆盖广、物流配送能力强、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优势愈发明显;同时,负面影响也在持续存在。在大的政策环境下,提升自身实力、寻求自身出路,是药企不能停止思考的问题。


0
登录后参与讨论

色情 谣言 网络钓鱼/广告 政治 侵权 人身攻击

补充说明:

×
加载更多评论